让百年故居“活”在科技里|孙云铸故居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


发布时间:

2025-07-28

来源:

http://www.bjhzzs.com/

作者:

华尊建设集团

  在江苏高邮古城的青砖黛瓦间,有一座承载中国地质学泰斗孙云铸院士生平印记的百年故居重焕新生。

 

  华尊建设集团以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承接“孙云铸故居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布展项目”,将严谨的文物修缮、创新的展陈设计与绿色科技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座集名人纪念、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文化地标。

 

 

  1、项目概况:百年故居的现代重生

 

  项目全称:孙云铸故居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布展项目工程

  项目地点:江苏省高邮市

  项目背景:孙云铸(1895-1979)是中国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故居位于江苏高邮,作为中华民族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学术成就、治学风范、育人精神和爱国情怀,跨越时空,熠熠生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照耀和推动着中国科技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孙云铸故居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布展项目是与时俱进地去保护、研究和展示孙云铸宝贵文化遗产的典范工程。

 

  项目定位:以“地质之光,百世之师”为主题,构建“文化载体、精神地标、研学基地、对话平台”四大功能空间。

 

  工程范围:包括设计、设备及材料采购安装、工程施工及缺陷责任期内的保修等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全部工作。

 

  2、设计细节 

 

  在展陈设计上,项目设计团队以‘地质之光,百世之师’为主题,以“文化载体、精神地标、对话平台、研学基地”为项目定位,最终确定“见人见物见生平”的设计理念。通过12大展区与家族故事、学术成就、育人实践、爱国情怀四大单元,将孙云铸故居打造成集参观、体验、教育、研学于一体的展陈空间。

 

 

 

前厅

 

 

▲前厅浮雕墙人物雕像

 

  作为故居前厅的核心视觉落点与叙事起点,这面主题浮雕墙以艺术化的雕刻语言,将孙云铸生平凝练为“求学任教”、“出国深造”、“西南联大坚守”及“战后深耕”四大阶段。它不仅是空间庄重氛围的奠定者与参观流线的引导者,更通过材质工艺与光影塑造的立体叙事,高效传递其学术成就、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同时兼具教育导览、情感共鸣触发点及标志性打卡功能。

 

第一单元

 

 

  提取地质学“等高线”“岩石”元素,将地平线以流畅曲线和渐变层次模仿自然地貌,寓意视野开阔与未来可能,与融入地质断层和矿脉纹理、具厚重质感的岩石造型形成对比,共同构建出既富动感又充满力量、能激发人与自然及历史未来深刻对话的观展空间。

 

 

 

  在该单元利用了多媒体展示器和投影翻书,为展厅增添了现代化与科技感。观众可以自主探索,感受信息获取的自由便捷。这种形式不仅提升了展览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也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单向传播模式,使知识传递更加高效、生动。

 

第二单元

 

 

 

 

 

  该单元以"奠基学界铸辉煌"为主题,以地质学符号体系构建空间叙事,通过流线型等高线造型引导动线,仿岩石肌理墙面与渐变大地色系强化地质场域感,结合孙云铸科研活动的四个阶段、个人历程,再通过互动一体机的现代化动态互动体验,展示孙云铸先生从地质现象到科学精神的认知跃迁,精准诠释"奠基学界铸辉煌"主题。

 

第三单元

 

 

 

 

  该单元以"春风化雨百世师"为主题,通过开放式布局、原木与石材的材质对话、大地色系渐变、光影聚焦及符号装置等手法,将孙云铸的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空间叙事,直观呈现"兼容并包""实践求真"等风范,完成从教育实践到精神传承的立体诠释。

 

第四单元

 

 

 

 

 

  该单元的主题为“家国情怀赤子心”,包含四个子展项:向往光明的爱国情怀、洁身自好的学者本色、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百世留芳的一代宗师。这个单元承担着情感升华的作用。内部通过展板、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孙云铸教授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书房

 

▲场景还原-书房

 

  原比例复刻发表著作、保存的地质地图、生前使用书桌还原孙云铸工作场景及其生前衣物。

 

通廊

 

▲地质层展示古生物开采现场还原-考古景观路

 

  还原古生物开采现场,以此展示古生物模型及开采环境,增加游客沉浸感。景观玻璃路是通过其透明、现代特性,增强展示效果和空间感,提升展览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增强教育与学习功能。通过合理使用考古景观玻璃,沉浸体验考古现场及考古化石,打造出一个与现代设计与历史文化深度结合的空间。

 

 

  以等高线为设计元素,在墙面还原地质层造型,立体式体验地质环境。使用等高线为元素做的造型墙,能够形象化地质学中的复杂概念,增强展示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感,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和沉浸感。这种设计能够将地质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为观众创造出一个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展览空间,激发人们对地质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探索。

 

标本展示室

 

 

  将三叶虫标本实物与墙面造型相结合,更具沉浸感,增强了展示趣味性。

 

 

  古生物展柜标本展示的设计考虑到展品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观众的互动需求,目的是在保护化石的同时,提供直观、丰富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展示体验,并通过灯光的布置来确保标本的细节清晰。

 

 

  在展柜上设置可移动的放大设备,通过滑轨移动放大镜细致观察古生物化石,展柜通过提供灵活的放大功能、互动性和细节呈现,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生物化石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细节。墙面通过将墙绘与投影技术融合,结合了传统墙绘的艺术表现与现代投影技术的动态效果,创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富有生命力的展览体验。

 

科普互动区

 

 

  该区域作为科普互动区域,利用多媒体互动装置带游客模拟体验古生物演变、发掘过程,并和虚拟互动游戏相结合,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考古学家的工作。不仅帮助参与者学习古生物的知识,还提供了考古工具使用和化石复原等方面的教育体验。

 

 

  岩石展柜通过实物展示、文字介绍和灯箱画面的结合,不仅为观众呈现了岩石的多样性和美丽,还帮助观众了解了岩石的科学背景、成因、应用等知识。天花板的装饰灯的造型灵感来源于地质学中常见的等高线图,即表示地面高度差异的曲线。灯具的设计由一圈圈线条组成,模拟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势的变化。

 

图书研学室

 

 

 

  展馆中的研学室是一个为学生和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学习与实践空间,旨在通过互动式和实践性的活动,激发他们对地质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研学室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动手实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将展馆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增强学生对地质学原理的理解。

 

尾厅

 

 

 

  该区域为故居的文创商店,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艺术创意,将地质学元素与日常用品相结合,如岩石质感的饰品、与古生物相关的文具等,既富有收藏价值,又富有趣味性,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作为地质展馆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桥梁,融合了教育、文化传播和商业价值。

 

  3、施工重难点:传统与现代的精密缝合

 

  当科技赋能遇见历史敬畏,最高级的施工是“看不见的守护”。考虑到该项目为清末建筑,需兼顾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化改造的精准平衡,实际施工中面临三大难题:狭小空间的限制、文物保护的高标准、多媒体集成的复杂度。若在建筑中植入现代展陈系统,需规避结构损伤与风貌破坏,项目团队面临巨大挑战。

 

  施工中创新铺设隐蔽式阻燃线槽系统 ,集成温感灭火装置;全馆采用低温LED光源降低热负荷,既满足防火规范,又确保投影仪等设备稳定运行。为在全息投影、互动屏幕等现代设备融入时避免破坏历史氛围,团队将设备隐于等高线肌理墙面等,达成 “文物零损伤,科技无痕化” 的苛刻目标。

 

项目实拍

 

 

 

 

 

 

 

 

 

 

推荐动态

让百年故居“活”在科技里|孙云铸故居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


华尊建设集团以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承接“孙云铸故居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布展项目”,将严谨的文物修缮、创新的展陈设计与绿色科技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座集名人纪念、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文化地标。

企业展厅案例合集|赋能品牌,链接未来


至今,企业展厅早已超越简单的产品陈列,成为品牌形象最直观的“名片”、文化价值最生动的“讲台”、与客户深度沟通最有力的“桥梁”。

华尊建设集团匠心筑造达·芬奇特展,共赴艺术与科技的千年对话


6月5日,“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展览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幕,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美兰机场党建企业文化馆 | 基于空间叙事与文化沉浸的现代展馆设计


本案通过「空间-内容-技术」三位一体的设计策略,将党建文化与企业精神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教育性、互动性与前瞻性的现代化展馆。